犯七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5-03-04 00:09:04 娱乐杂谈

“犯七”是民间丧葬传统中的一个独特且神秘的概念。它指的是在逝者离世后的每七天举行的烧纸祭奠活动中,如果其中的“七”与农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些日子重合,就称为“犯七”。

具体来说,“做七”是指从逝者离世当日起,每隔七天丧家会举行一次烧纸祭奠,依次为首七、二七、三七等,直到七七四十九天。在这些“七”中,如果遇到农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就称为“犯七”。

民间认为,每逢七的日子,死者要过一阎罗,因此需要请僧道诵经、焚楮,以为超度。同时,逢七的日子也是亲人在阴间接受审判和处罚的时候,因此这一天不宜进行祭祀活动,可以提前或推后。

在“犯七”的情况下,活人需要为亡人消灾救难,通常的做法是上坟为亡人淋七。例如,在山西地区,人们会用麻纸剪纸人,数量比亡人之寿多三个,扎于谷杆上,并剪一把伞、一架梯子、一座桥,围成一圈扎到坟头,中间放伞、梯和桥,然后用水浇放有核桃和枣的漏瓢以淋纸人,并虔诚地念种种提醒亡人的话语。

此外,如果“犯七”时没有进行适当的消灾救难仪式,活人可能需要在“复山”前讨足一百户人家施舍的米,用来在“复山”那天招待前来致祭的亲朋。

总的来说,“犯七”是民间丧葬习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映了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对亡灵的敬畏,同时也体现了民间信仰和习俗的丰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