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选择学医的动机是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家庭背景:
鲁迅出生在一个衰落的士大夫家庭,父亲长期患病,让鲁迅深刻体会到中医的无效和庸医的误人,这促使他立志学习现代医学以救治家人和国人。
个人理想:
鲁迅认为医学能够解除人们的病痛,尤其在战争时期,医生可以作为军医,为保卫祖国贡献力量。他梦想着学成归国后,能够治病救人,并通过医学知识促进国人对维新的信仰。
对中医的怀疑:
鲁迅对传统中医持有怀疑态度,认为中医耽误了他父亲的病情,无法真正治愈疾病。他转而相信西方的医学,并认为西方的医学对于国家的进步有重要作用。
精神觉醒: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通过观看幻灯片等途径,深刻认识到中国人在精神上的麻木不仁,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精神层面入手,于是决定弃医从文,通过文学创作来唤醒国人的良知。
社会现实:
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医疗水平低下,民众饱受病痛之苦。鲁迅希望通过学医,不仅能够解除人民的身体痛苦,还能在精神层面上给予他们支持和鼓舞。
综上所述,鲁迅选择学医是出于对家庭苦难的深刻感受、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对中医的怀疑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然而,他最终意识到,要真正拯救中国,必须从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入手,因此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医学,转而投身于文学创作和思想启蒙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