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物,通常在对流强烈的积雨云中形成,并随着强烈的上升气流被带到云层的高处。当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时,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凝结成冰或雪。如果温度降得足够低,这些冰晶和水滴会合并成较大的冰团,最终形成冰雹。冰雹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充足的水汽和强烈的对流空气(即暖湿空气迅速上升)。
具体来说,冰雹的形成过程如下:
1. 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后气化,上升形成水蒸气。
2. 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没有凝结核的情况下,直接凝结成冰或雪。
3. 在强烈的对流条件下,水蒸气不断上升和下降,形成冰晶和水滴。
4. 冰晶和水滴在云中不断碰撞、合并,逐渐增大形成冰雹。
5. 当冰雹的重量超过上升气流的支撑能力时,它会从云中掉落。
冰雹通常在春夏季节交替时期较为常见,这时空气湿度大,温度波动大,容易形成不稳定的气候条件。冰雹对农作物和建筑物等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被视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