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螺纹的编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确定螺纹的直径
螺纹的直径(D)可以通过公式 \( D = M - 2 \times T \) 计算,其中 \( M \) 是螺纹公称直径,\( T \) 是螺纹公差。
确定螺距
螺距(P)可以通过公式 \( P = \frac{1}{N} \) 计算,其中 \( N \) 是螺纹等级。
计算进给量
进给量(F)可以通过公式 \( F = P \times S \times Z \) 计算,其中 \( S \) 是主轴转速,\( Z \) 是周转数。
计算进给深度
进给深度(G)可以通过公式 \( G = P \times \gamma \times K \) 计算,其中 \( \gamma \) 是切削副视角,\( K \) 是修正因子。
计算坡口深度
坡口深度(T)可以通过公式 \( T = P \times \alpha \times Kt \) 计算,其中 \( \alpha \) 是坡口角度,\( Kt \) 是坡口系数。
选择合适的数控编程指令
可以使用G代码或M代码进行编程。常见的G代码指令如G76用于生成外螺纹。示例指令如下:
```
G76 X2.0 Z-10.0 I0.5 J0.1 K0.5 P20 Q30
```
其中:
\( X \) 和 \( Z \) 是起始点的坐标。
\( I \)、\( J \) 和 \( K \) 分别是余量(切入)、余量(回退)和余量(单程)。
\( P \) 是螺纹的总切削量。
\( Q \) 是切削每个螺纹的步数。
编写加工程序
根据上述参数和指令,编写具体的加工程序。例如:
```
G90 G54 G97 S1500 M03 G0 X100 Z5 M08 G76 P010060 Q0 R.2 F.03 L20 M09 G0 X100 Z5 M05 M30
```
其中:
\( G90 \):设置绝对坐标系。
\( G54 \):设置工件坐标系,指定工件原点。
\( G97 \):设置进给速度为刀具每分钟转数。
\( S1500 \):设置主轴转速为1500转每分钟。
\( M03 \):启动主轴正转。
\( G0 \):将刀具快速移动到指定位置。
\( M08 \):打开冷却液。
\( G76 \):执行外螺纹加工操作,指定螺纹参数。
\( M09 \):停止主轴。
\( M30 \):程序结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成八分之三外螺纹的编程。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编程参数和指令可能会根据机床、刀具和加工材料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在实际编程过程中,建议参考机床和刀具的说明书,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参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