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涌现象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通道中发生移动并被带出,逐渐形成管状通道,从而掏空地基或坝体,导致地基或斜坡变形、失稳的现象。管涌通常是由于工程活动而引起的,但在有地下水出露的斜坡、岸边或有地下水溢出的地带也有发生。
管涌现象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管涌可能会造成地基松动、土壤沉降以及建筑物的破坏,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危险。
地下水源污染:
管涌还可能导致地下水源的污染。
堤坝和坡面破坏:
管涌会在堤坝或坡面下形成大量水流向上冲出地表,导致堤坝或坡面破坏,甚至引发决堤、垮坝、倒闸等事故。
管涌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地下水位的变化、地下水压力的增加以及土地利用等因素有关。当地下水位突然升高,引起水流突然涌出地面的现象称为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土体细颗粒沿骨架颗粒形成的孔隙,水在土孔隙中的流速增大引起土的细颗粒被冲刷带走,也会导致管涌现象。
综上所述,管涌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对工程安全和环境有重要影响。在预防和处理管涌现象时,需要综合考虑地下水位变化、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