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是一个 成语,读音为 shí jīn bú mèi。它的意思是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 良好的道德和社会风尚。在这个成语中,“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则是指隐藏。这个成语出自清·吴炽昌的《客窗闲话·义丐》,并且也被收录在《歧路灯》等古籍中。
拾金不昧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时能够坚守诚信,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财物。这种美德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在现实生活中,拾金不昧的行为受到广泛的赞扬和推崇,被视为一种值得学习和践行的道德准则。
此外,拾金不昧与路不拾遗等词语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系,这些美德在《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中也有所体现,被赋予了法律上的要求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