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作为清代大型皇家园林, 曾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圆明三园。圆明园以其宏大的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和丰富的文化收藏而享誉于世。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末年,历经多位皇帝的扩建和修缮,最终成为了一个集园林艺术之大成者。它不仅继承了中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还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达到了“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圆明园不仅是一个园林艺术的典范,也是当时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中心。清帝每到盛夏就会来到此处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被称为“夏宫”。然而,圆明园在1860年10月18日被西方列强抢掠并焚毁,园林建筑被毁殆尽,无数珍宝不知去向。1988年,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成为后人缅怀历史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