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广人稀"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某个地方地域广阔但人口密度低。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地理志下》,原文分别为“楚越之地,地广人希”和“习俗颇殊,地广民稀”。在这个成语中,“广”指的是地域的广阔,“稀”则表示人口的稀少。
地广人稀的现象在现实中通常出现在一些偏远的、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如西北和西南地区的一些地方。这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人口数量较少,而土地面积相对较大。地广人稀的地区往往具有较好的环境质量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果能够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可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文学作品中,地广人稀的描绘常常被用来表现一种开阔、寂寥又略带沧桑的意境。例如,在《水浒传》第八十三回中,就有“奈缘地广人稀,首尾不能救应”的描写,反映了地广人稀地区在军事行动中的不利局面。
总的来说,"地广人稀"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地域辽阔但人口稀少的地区,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