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舆论是指 社会一定群体内相当数量的成员对社会事物所发表的带有倾向性的议论、意见和看法。它对有关事态的发展能产生影响。社会舆论有正向和负向之分:正向社会舆论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负向的社会舆论是片面、极端、虚妄的与民意相反的意见。社会舆论中正向和负向并存、正确引导和错误引导并存的事实,同社会舆论对巩固政权、稳定社会、促进经济、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决定了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社会舆论的形成因素包括:
1. 存在某个涉及人们共同利益的问题或事件;
2. 有许多个人对这个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
3. 在这些意见中,必有一种具有共同倾向性的意见;
4. 这种共同的意见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对社会产生影响。
社会舆论可以通过群众的自发方式形成,也可以通过通过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以及大众传播工具(报刊、广播、电视等)的有目的的引导形成,或两者的相互转化。
在现代社会,政府主要采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方式对社会舆论进行控制,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舆论战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把“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作为党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