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得咎”是一个 汉语成语,读音为 dòng zhé dé jiù。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其中,“辄”表示就,“咎”表示过失或罪责。这个成语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往往获罪或受到责怪的情况。
例如:
1. 在那个高压环境下,他动辄得咎,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2. 她做事非常谨慎,生怕动辄得咎。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中的“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形容一个人处境困难,极易遭到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