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战期间没有选择进攻苏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内部的战略分歧、资源短缺、外部环境的压力以及历史上的军事失败等。
内部战略分歧:
日本陆军和海军在战略方向上存在严重分歧。陆军主张“北进”战略,认为进攻苏联是夺取西伯利亚资源、巩固亚洲大陆势力的关键;而海军则主张“南下”战略,认为控制东南亚地区丰富的石油和橡胶资源对日本更为重要。这种分歧导致日本在资源分配和作战计划上难以达成一致。
资源短缺: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贫瘠的岛国,在粮食和石油等关键资源上严重依赖进口。进攻苏联将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战争,这可能导致国内资源更加紧张,甚至影响到战争机器的正常运转。
外部环境压力:
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阴影日益逼近,美国及其盟友的反对声愈加强烈。如果日本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可能会激怒美英等国,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使日本面临两面作战的风险。
历史上的军事失败:
日本在历史上的两次对苏战争(日俄战争和张鼓峰事件)中均遭受了重大损失。特别是在诺门罕战役中,日本关东军精锐部队损失惨重,给日本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使其对苏联军队产生了恐惧。
《中立条约》的约束:
1941年,日本和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规定双方互相不侵犯,并在与第三国交战时保持中立。这一条约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日本不敢轻易对苏作战的一大理由。
综上所述,日本在二战期间没有选择进攻苏联,主要是由于内部战略分歧、资源短缺、外部环境压力以及历史上的军事失败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