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拥有丰富多样的戏曲剧种,其中包括:
楚剧:
楚剧是湖北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称黄孝花鼓戏,1926年改名楚剧。它以武汉为中心,在全省有24个专业剧团和多个业余楚剧团。楚剧以小旦、小生、小丑为主要行当,声腔以“迓腔”为主的板腔、高腔、小调三大腔系,旋律朴实,擅长叙事,注重唱情。剧目中表现家庭故事、民间传说的题材占很大比例。
汉剧:
汉剧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汉剧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曲调。高亢激越,爽朗流畅。汉剧有上千个传统剧目,现存剧目仍有660多个,主要演出历代演义及民间传说故事。
黄梅戏:
黄梅戏是湖北的主要地方戏曲之一,以其清新明快的表演风格和优美的旋律著称。黄梅戏的剧目题材广泛,既有反映民间风情的生活小戏,又有演绎历史故事的大戏。近年来,黄梅戏的优秀新作如《舞衣裳》《女国医》等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荆州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因生根于天门、沔阳一带,故又称“天沔花鼓戏”。它是清道光年间在江汉平原的民间歌舞说唱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荆州花鼓戏的唱腔曲牌约有80多种,多是当地的民歌小调,主腔有“高腔”、“打锣”、“四平”、“圻水”,其他小调有“思儿”、“绣荷包”、“双撇笋”等。
东路花鼓戏 和 荆河戏:
这两种戏曲也是湖北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戏曲。
这些戏曲剧种不仅在湖北本地深受欢迎,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湖北戏曲的多样性体现了该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