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属于正当防卫

时间:2025-03-03 02:14:10 娱乐杂谈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构成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起因条件:

不法侵害现实存在,即存在客观的不法侵害行为。这种不法侵害既包括对人身安全的伤害,也包括对财产的侵害,手段包括殴打、电击、砍击等直接暴力手段,以及非法拘禁、非法入侵等非暴力手段。不法侵害的对象不仅包括自己,也包括国家、公共利益或他人。

时间条件: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即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如果不法侵害已经结束或者尚未开始,那么就不能进行正当防卫。例如,有人威胁要打击你,但还没有动手,这时你进行反击就可能构成防卫过当或故意伤害。

主观条件:

具有防卫意识,即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并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防卫人必须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是不法侵害,并且其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对象条件:

针对侵害人防卫,即防卫行为只能针对侵害者本人。如果是多人共同实施不法侵害,既可以对直接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也可以对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

限度条件:

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如果防卫行为过激,造成了不法侵害人重伤或死亡,且这种伤害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程度,那么就可能构成防卫过当。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打架斗殴中:任何一方对他人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例如李四先动手打张三,张三觉得不甘心打回去,此时张三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假想防卫:客观上没有不法行为发生,但防卫人主观上误以为有不法行为发生,例如张三晚上睡觉起来,发现窗前有个黑影在慢慢靠近,他以为是小偷,于是拿起茶杯砸向黑影,造成李四轻伤害,但实际上李四不是小偷。

防卫不适时:针对时间条件,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已经结束的情况下进行的防卫行为,例如有人威胁要打击你,但还没有动手,这时你进行反击。

以上信息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及相关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