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电流,也称为漏电电流或过剩电流,指的是在低压配电线路中,各相(包括中性线)电流矢量和不为零的电流。当用电侧发生事故时,电流可能从带电体通过人体流到大地,导致主电路进出线中的电流I相和I中的大小不相等,此时电流的瞬时矢量合成有效值即为剩余电流。
剩余电流产生的原因包括:
导线绝缘层老化破损:
随着时间的推移,导线绝缘层可能会老化或破损,导致电流泄漏。
导线安装施工不规范:
如导线不穿阻燃管,直接埋于墙内等,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可能导致电流泄漏。
电路设计缺陷:
电路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导致剩余电流的产生。
设备老化或损坏:
设备老化或损坏也可能导致电流泄漏。
电路过载或短路:
电路过载或短路也可能产生剩余电流。
剩余电流不仅浪费能源,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为未被消耗的电流可能会残留在设备或插座中,导致触电事故。为了解决剩余电流问题,一般采用接地保护装置来将剩余电流引入地线,从而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电路进行改造或维修,以消除剩余电流。
剩余电流监测装置(剩余电流互感器+控制主体)适合于AC660V及以下TT和TN系统,是防止电击、电气火灾以及设备损坏的有效措施。通过监测剩余电流,可以在电流泄漏达到危险水平之前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严重的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