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也称为紫禁城,始建于 明成祖朱棣的永乐四年(1406年),并 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历时14年。这座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故宫的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旨在加强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的地位,并展示皇家的权威。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大殿,以及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后三宫。这些建筑均采用了木结构,并覆盖以黄色琉璃瓦,彰显了皇家的尊贵与权威。
在建造过程中,明朝政府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从全国各地采集珍贵的木材和石料。例如,为了获取优质的金丝楠木,工人们不惜深入森林,历经艰险。此外,工部还特意在苏州等地生产了用于铺设大殿地面的金砖。
1925年,故宫正式更名为“故宫博物院”,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博物馆,供公众参观。如今,它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