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是一种社会思潮,它 盲目抵制现代科学和理性,抵制专业知识,赞美平庸、粗俗,甚至歌颂无知。反智主义者认为知识是恶或恶的来源,有知识的人都是坏人,指责他们利用知识优势欺骗、压制和剥削别人。这种态度不仅存在于历史长河中,更在当代社会中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尤其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其破坏力和影响力愈发显著。
反智主义的本质是对知识、智性、科学以及知识分子的反对态度。它质疑知识的价值,挑战理性的权威,有时甚至包含对智性和知识的怀疑或鄙视,以及对知识分子和专家的怀疑和鄙视。
反智主义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在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中提出。霍夫斯塔特认为,反智主义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基于不同的立场和思维模式,在不同阶层或人群中产生分歧与矛盾。广义上,反智主义是对矛盾与分歧的总结,对大众思想的反思;狭义上,反智主义则是悖逆真理、违背正义的行为,需要权威来正确引导。
反智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倾向,它还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政治和商业等领域。它可能导致社会对知识和理性的轻视,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理解反智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知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