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是指 积雪在山坡上滚落的现象,通常发生在高山地区。当积雪达到一定厚度、坡度过大或受到人工或自然因素的触发时,会形成大规模滚落。雪崩具有突然性、运动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能摧毁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线路、通讯设施和车辆,甚至能堵截河流,发生临时性的涨水,同时还能引起山体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自然现象。
雪崩大致可分为两类:干雪崩(也叫粉雪崩)和湿雪崩(也叫块雪崩)。干雪崩的雪为粉末状,积雪含水量通常低于1%,像流体一样,夹带了大量的空气。湿雪崩的雪为块状,通常含水量较高。
雪崩的触发因素包括:
自然因素:
如气流变化、风暴吹动、音波振动、融化的雪水在雪层下方滑动等。
人为因素:
如徒步者对雪层的压力、滑雪者在急转弯或摔倒时施加的压力等。
遇到雪崩的急救措施包括:
1. 马上远离雪崩路线,向旁边跑以避开雪崩或能跑到较高的地方。
2. 抛弃身上所有负重,如背包、滑雪板、滑雪杖等,以减少被雪掩埋后的负担。
雪崩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高山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雪崩的成因、特点和应对措施对于预防和应对雪崩灾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