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ěn mò dào zhì。其中,“本”指的是树根,“末”指的是树梢,“置”是放置的意思。这个成语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它出自《绥德州新学记》,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通常用来形容弄错了事物的轻重主次。
例如:
1.做任何工作,都有个轻重缓急,且不可本末倒置,不分主次。
2.为政者若不知宣扬教化于民,则常会本末倒置,失掉了应有的判断。
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爱毛反裘、轻重倒置、倒果为因、舍本求末、剖腹藏珠、捐本逐末等,反义词则有一以一持万、本末相顺、分清主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