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之所以被称为“复旦”,是因为 校名源自《尚书大传》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光辉照耀着大地,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和希望。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更名为复旦大学。校名“复旦”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历史传承,还象征着学校追求卓越的学术成果和社会贡献的精神内核。
具体来说,“复旦”这一名称有以下几层含义:
恢复震旦学院:
复旦大学的前身是马相伯先生于1902年创办的震旦学院。后来,由于法国教会势力的干预,震旦学院被篡夺,马相伯先生于1905年重新创办了复旦公学,寓意着对震旦学院的恢复。
日月光辉:
从《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卿云歌》选取“旦复旦兮”一句,意指日月光明照耀,日复一日,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之永恒。
自强不息:
复旦大学的命名还寄托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表达了不断追求进步和光明的精神。
复兴中华:
复旦大学在命名时,也蕴含了“复兴中国、振兴中华”的深层含义,反映了创办者对于教育救国的宏愿和对民族复兴的期待。
因此,复旦大学之所以叫复旦,是因为其名称不仅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体现了学校的精神追求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