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遗忘曲线

时间:2025-03-05 11:47:31 娱乐杂谈

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在1885年提出的,它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遗忘曲线呈现出一种先快后慢的规律,即刚学完东西后,遗忘的速度会非常快,但随着时间推移,遗忘的速度会逐渐减慢。

具体来说,遗忘曲线是一条下降的曲线,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记忆的保持量。在学习后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最快,记忆保持量迅速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会逐渐减慢,记忆保持量趋于稳定。例如,在学习后的20分钟,记忆量可能锐减将近一半;1小时后,遗忘率约为40%;一天过后,遗忘率约为70%;之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减慢,一个月后遗忘量大概在79%左右。

遗忘曲线的提出,揭示了记忆和遗忘之间的动态关系,为后来的记忆学习和复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理解和应用遗忘曲线,人们可以更好地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从而提高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