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uì niú tán qí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它通常用作谓语或宾语,并带有贬义。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讲的是音乐家公明仪在牛旁边弹奏高雅的琴曲,但牛并不欣赏,仍然低头吃草。后来,公明仪改变曲调,弹奏出牛蝇和小牛欢叫的声音,牛才停下来听。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对牛弹琴”,用来比喻说话或做事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接受和理解,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
例如:
1. 你对目不识丁的文盲谈文艺创作,无异于对牛弹琴。
2. 他一上台就开始长篇大论,完全不顾及听众的反应,真是对牛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