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攻打苏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意识形态冲突:
纳粹德国和苏联分别代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使得两国从诞生之初就存在根本的矛盾和对立。尽管表面上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双方都明白,迟早会有一战。
军事考量:
德国在二战前期通过闪电战迅速占领了西欧大部分地区,包括法国等传统强国,这使得希特勒过高估计了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并认为苏联也会像法国一样迅速败亡。此外,苏联当时正处于大清洗后的混乱期,中高层指挥系统不健全,军队战斗力下降,这为德国提供了进攻的良机。
资源争夺:
德国缺乏石油资源,而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和中欧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德国希望通过占领苏联来解决自身的资源短缺问题,特别是石油,以支持其战争机器的运转。
地缘政治竞争:
德国和苏联在地理上接壤,苏联不断向东扩张领土,威胁到德国的利益。希特勒认为,通过进攻苏联,可以消除北方的潜在威胁,从而更专注于西线的战斗,并试图拉拢其他欧洲国家加入轴心国。
战略防御:
德国在二战中已经占领了西欧大部分地区,面临着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进攻苏联可以减轻西线的压力,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
内部政治压力:
希特勒的统治依赖于战争机器的运转,国内经济和其他问题都退居次要地位。德国需要不断发动战争来掠夺资源,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
综上所述,德国攻打苏联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意识形态冲突、军事考量、资源争夺、地缘政治竞争、战略防御以及内部政治压力等。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希特勒做出进攻苏联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