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会是一种 源于我国民间传统的狂欢活动,通常在元宵节期间举行。它起源于宋代,后来逐渐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活动以庆祝丰收、祈求平安为主题,人们身着各种奇异服装,模仿传说中的神灵、英雄和动物,形成一个个“猖会”队伍。参与者手持各式面具、旗帜,游行在街道上,表演各种节目,如舞蹈、杂技、戏曲等。五猖会既是一种民间艺术,也是民众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敬畏。
此外,五猖会也有其他名称和形式,如“五通神”、“五郎神”等,是旧时江南民间供奉的邪神,相传为兄弟五人。在农历五月一日,休宁县海阳等地会举行五猖庙会,四乡百姓云集烧香,祈求五猖神主驱鬼祛邪,消凶化吉。庙会游行时,会有前引锦旗、执事沿途管理杂役、各色旗子飘扬、地方戏队伍和杂耍队伍等,表达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综上所述,五猖会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丰富表演形式的民间传统活动,既有庆祝丰收和祈求平安的意义,也有祛邪和祈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