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是一种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的记谱法。它由五条平行的“横线”和四条平行的“间”组成,线和间的顺序由下往上数。最下面的一条线称为“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四线”,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线与线之间的缝隙称为“间”,也是自下往上数的。五线谱一般分类为总谱、分谱、大谱表等,用于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谱、分别记载每种乐器或每个声部的乐谱,以及由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
五线谱的发源地是希腊,历史比数字形的简谱早得多。在古希腊,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声乐。到了罗马时代,开始用另一种符号来表示音的高低,这种记谱法称为“纽姆记谱法”。五线谱主要服务于键盘乐器,熟识五线谱是键盘手进行出色演奏的基础。
五线谱的基本构成包括五条平行的线和四个间,这些线和间构成了基本的音符记录位置。音符可以记写在五线谱的线上,也可以记写在两条线的中间,并且音符是在“线”与“间”之间交替标记的。为了记录更高和更低的音,可以在五线谱的上方和下方增加线,这种增加的线称为“上加线”或“下加线”,它们之间所构成的间就叫做“上加间”或“下加间”。
五线谱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等众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像是一座桥梁,将作曲家脑海中的音乐灵感传递给演奏者,并且是专业音乐家和广大音乐学习者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