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 周樟寿,字豫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思想家。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鲁迅于1918年5月以笔名“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使用这个笔名。
关于“鲁迅”这一笔名的由来,有多种解释:
母亲姓鲁:
鲁迅的母亲姓鲁,因此他选择“鲁”作为笔名的一部分,以示对母亲的纪念和尊重。
周鲁同姓之国:
鲁迅的家族是周朝皇族的后裔,而鲁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因此“周”和“鲁”是同姓之国,这也可能是他选择“鲁”作为笔名的一个原因。
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鲁迅自己曾说,他选择“鲁迅”这个笔名是因为自己比较笨,做学问和做事都不如天分好的人,因此用“愚鲁而迅速”来激励自己。
笔名“迅行”的延续:
在1907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曾在《河南》杂志上发表论文《文化偏至论》,署用笔名“迅行”,即取自励前进奋发之意。后来,《新青年》编辑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因此他临时将“迅行”改为“鲁迅”。
其他解释:
有说法认为,“迅”字取自《尔雅·释兽》中的“牝狼,其子獥,绝有力迅”,象征着鲁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批判的迅速行动。此外,还有观点认为,“鲁迅”这个名字还反映了他的家族和传统文化背景,以及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综合以上解释,鲁迅选择“鲁迅”作为笔名,可能是出于对母亲的纪念、对家族文化的认同,以及希望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