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粱子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gāo liáng zǐ dì,意思是 富贵人家的子弟。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过惯了奢华生活、依赖家庭背景而缺乏自立能力的人。膏粱指的是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食品,象征着富裕和享乐。
该成语出自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杂文》,以及《资治通鉴·齐纪·明帝建武三年》。在古代,膏粱子弟指的是生活在富贵人家,饮食丰美,没有为生计而奔波劳累的子弟。这个成语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那些缺乏奋斗精神的富家子弟。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夏侯楙被称为膏粱子弟,因为他出身富贵之家,却懦弱无谋。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讽刺那些虽然生活优裕,但不思进取、只知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