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ì shī,主要指 军队在出征前或战斗前,统帅向将士宣示作战意义,以激励将士的战斗意志。它也可以泛指在群众集会庄严地表示决心。
具体来说,誓师的意义包括:
出征前的动员:
统帅在出征前向将士宣布作战的意义和目的,揭露敌人的罪恶,强调纪律与作风,以此激励士气。
庄严的决心表示:
在群众集会上,庄严地表示完成某项重要任务的决心,通常用于鼓舞人心和团结力量。
誓师在古代文献中也有记载,如《淮南子·要略》中提到“躬擐甲胄,以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此外,《尚书》中的《甘誓》、《汤誓》、《牧誓》等也是著名的誓师之辞。
在现代,誓师通常用于重大活动或任务前的动员仪式,以增强参与者的决心和士气。例如,在军事演习、政治运动或重要项目的启动时,可能会举行誓师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