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代系统连续手动编程的设置步骤如下:
定义加工区域和坐标系原点
确定需要加工的区域以及该区域的坐标系原点。
创建切削路径
使用CAM软件创建切削路径,可以选择直线、圆弧、螺旋和自由形态等类型的切削路径。
确定进给速率和切削速度
根据机床和材料参数确定最佳进给速率和切削速度。
编写G代码程序
使用CAM软件生成G代码程序,并根据需要手动编辑程序以添加任何特殊指令或循环控制。
在程序中嵌入循环指令,实现连续的切削过程,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机床准备和设置
将工件安装在机床上并对机床进行必要的设置,例如夹具、夹紧力和工具长度测量设备等。
加载程序并运行
将G代码程序上传到机床控制器中,然后通过控制器运行程序,执行连续加工操作。
及时监控加工过程,确保操作安全并完成预期任务。
手动编程螺旋铣圆的步骤(如果需要手动编程特定形状如螺旋铣圆):
打开新代系统,进入加工程序编辑界面。
选择“螺旋铣铣削”工艺类型,并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加工参数。
输入工件坐标系和加工起点坐标,以及螺旋铣削的参数和螺旋角度。
设置螺旋铣削的加工路径和加工深度,以及每个螺旋的进给速度和转速等参数。
设置螺旋铣削的加工次数和加工顺序,以及每个螺旋的加工时间和暂停时间等参数。
设置螺旋铣削的加工结束条件和报警参数,以及加工过程中需要输出的数据格式和文件名等参数。
检查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确认无误后保存并退出程序编辑界面。
选择要使用的加工程序,并设置加工参数和加工条件。
启动加工程序,并等待加工过程完成。
手动编程的一般步骤(适用于其他形状的加工):
确定加工工件的坐标系和原点,将工件夹紧在工作台上。
打开机床控制器,选择手动编程模式,进入手动编程界面。
根据加工工艺要求,编写G代码程序,包括加工路径、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参数。
将编写好的G代码输入到机床控制器中,并进行校验和调试,确保程序正确无误。
启动机床,开始加工工件,并在加工过程中不断观察加工情况,及时调整加工参数和修正程序错误。
加工完成后,对加工件进行检查和测量,确保加工精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建议:
在编写G代码程序时,务必熟悉新代系统的编程规范和语法要求,以避免出现错误和漏洞。
在加工过程中,及时监控加工情况,确保操作安全并完成预期任务。
加工完成后,对加工件进行检查和测量,确保加工精度和质量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