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控车床编程中,计算幅度通常涉及到确定加工路线、刀具路径以及相应的坐标值。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加工路线
分析零件图纸,确定加工方法、加工路线(如进给路线、对刀点、换刀点等)以及工艺参数(如进给速度、主轴转数、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等)。
数值计算
根据零件图的几何形状及尺寸确定走刀路线及设定坐标,计算出零件粗、精加工运动的轨迹,得到刀位数据。
数控系统一般都有直线和圆弧的插补功能,需要计算几何元素的起点、终点及圆弧的圆心坐标值、两几何元素的交点或切点的坐标值。
编写加工程序单
完成工艺处理及数值计算后,根据计算出的运动轨迹上的坐标值和已确定的运动顺序,按照数控系统规定使用的功能代码及程序格式,逐段写出加工程序单。
使用G代码和M代码
G代码用于定义运动模式,如直线插补(G01)、圆弧插补(G02/G03)等。
M代码用于定义辅助功能,如选择刀具(Txx)、设置主轴转速(Sxxxx)、设置进给速度(Fxxxx)等。
考虑机床指令功能
充分发挥机床的效能,选择合适的加工路线和对刀点,减少换刀次数。
坐标系统设定
加工坐标系应与机床坐标系的坐标方向一致,X轴对应径向,Z轴对应轴向。
在车削加工的数控程序中,X轴的坐标值取为零件图样上的直径值,这样可以避免尺寸换算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错误。
绝对编程与增量编程
X、Z表示绝对编程,U、W表示增量编程,允许同一程序段中二者混合使用。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计算出数控车床加工的幅度,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程序。具体的编程方法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机床和控制系统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参考具体的机床编程手册和指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