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削外形长度的编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定义工件的几何形状
使用CAD软件或手动输入坐标点,绘制出需要铣削的外形轮廓。轮廓应该是连续的直线段和圆弧。
选择合适的刀具
根据工件的材料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刀具的选择要考虑到刀具的材料、类型(如立铣刀、球头铣刀、T型槽刀等)、直径和长度等因素。
设置刀具路径策略
确定刀具的路径,通常使用直线插补(G01)、圆弧插补(G02/G03)等指令来控制刀具的移动和加工路径。
输入相应的G代码和M代码
G代码用于控制机床的运动和操作,常见的G代码指令包括直线插补、圆弧插补、暂停、选择加工平面、设置单位、取消半径补偿等。
M代码用于控制机床的其他操作,如选择工件坐标系、选择绝对坐标或增量坐标模式、冷却液开关等。
设置切削参数
根据具体的材料和加工要求,设置切削参数,例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切削宽度等。
模拟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在实际加工之前,通过模拟软件或者机床上的仿真功能,检查G代码的正确性和加工路径。
传输到数控铣床进行实际加工
完成编程后,将程序传输到数控铣床进行实际加工。
示例编程步骤(使用UG软件)
启动软件并打开案例文件
双击桌面上的UG图标启动UG,打开案例文件example_1。
创建加工操作
选择主菜单中的【机床类型】->【铣床】->【默认】命令,系统进入到铣削加工模块。
设置加工工件
在【刀具路径】选项卡中展开【属性】节点,单击【素材设置】子节点,选择工件的形状为【立方体】,并输入工件尺寸。
绘图
在俯视图上绘出需要铣削的外形轮廓,四个角都倒半径为5mm的圆角,矩形的中心落在坐标原点。
选择【外形铣削】加工方式
通过加工效果分析,刀具只沿着外形进行运动,适用于外形铣削加工。
设置加工参数
根据具体的加工要求,设置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切削宽度等参数。
进行仿真验证
生成刀具路径后,进行仿真验证,检查刀具路径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是否存在碰撞等问题。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高效、精确的外形加工。具体的编程方法可能会因使用的软件和机床型号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基本思路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