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软件架构包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原则:
识别架构元素
首先,需要识别出系统中的主要架构元素,如应用、数据、服务等。
应用层面分解
在应用层面,可以按照功能或SOA服务进行分解,将系统垂直拆分为多个应用池。每个应用池中的服务是无状态的,可以独立灵活地进行伸缩。
数据层面分解
在数据层面,可以进行垂直拆分(分库)和水平拆分(数据分片,DB Sharding)。将分布式事务拆分成多个本地事务独自提交,避免分布式事务带来的复杂性。
遵循分解原则
低耦合、高内聚:分解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分。分解策略之一是按容易求解的方式来分,之二是在弱耦合处下手,切断联系。高内聚、低耦合也是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层次性:分解通常是先业务后技术,循序渐进,先逻辑后物理,从上到下逐级进行分解展开:系统->子系统->模块->组件->类。
正交原则:和物理学中的正交分解类似,架构分解出的架构元素应是相互独立的,在职责上没有重叠。
抽象原则:架构元素识别,在较大程度上是架构师抽象思维的结果,架构师应该具备在抽象概念层面进行架构构思和架构分解的能力。
稳定性原则:将稳定部分和易变部分分解为不同的架构元素,稳定部分不应依赖易变部分。将动态部分和静态部分分解为不同的元素。
逐步实施
架构分解通常需要逐步实施,从高层次的抽象开始,逐步细化到具体的实现细节。
验证和测试
在分解过程中,需要不断验证和测试,确保分解后的系统仍然能够满足非功能需求,如可伸缩性、可用性、可管理性等。
通过遵循上述步骤和原则,可以有效地拆解软件架构包装,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