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讲的是鹬鸟和河蚌相争,结果让渔翁捉住的故事。
鸡鹜相争:
比喻琐碎的小事或无谓的争斗,出自《庄子·秋水》:“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两虎相争:
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之间进行争斗,往往会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这个成语常与“必有一伤”连用,强调争斗带来的不良后果。
蛮触相争:
出自《庄子》中的寓言故事,讲的是蛮氏和触氏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相争不下,使第三者从中得利。这个成语与“鹬蚌相争”常一起使用。
这些成语都形象地描述了不同形式的争斗和冲突,有些还带有比喻意义,提醒人们在争斗中要考虑到第三方的利益,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