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是中国历史上的 武官官职,其含义和地位随着不同朝代有所变化。
官名与含义
“校”是军事编制单位,“尉”是军官,因此校尉意为部队长。
历史沿革
战国末期已有此官。
秦朝时,校尉为中级军官。
汉朝时,校尉地位达到鼎盛,仅次于各将军。汉武帝时设立八校尉,分领特种军队,又有城门校尉掌管京师城门屯兵。
魏晋南北朝时期,校尉地位有所下降,但仍属领军将军。
三国时期,校尉有时实际影响力超过将军,如西园军校尉袁绍、曹操等。
地位与职责
汉代的校尉秩比二千石,属于中上级职位。
校尉手下有自己统领的部队,而将军不一定有自己的军队。
综上所述,校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武官官职,其地位和职责随着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始终与军事指挥和部队管理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