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操作,即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是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它通过质押方式,向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旨在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具体操作方式上,金融机构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作为合格质押品,央行则提供资金。通过这种方式,MLF能够调节金融机构的中期融资成本,进而支持相关机构提供低成本的贷款。这种操作既能满足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又能推动市场资金流动性。
举例来说,2024年11月25日,人民银行开展了9000亿元的MLF操作,期限1年,最高投标利率为2.30%,最低投标利率为1.90%,中标利率为2.00%。此外,央行还以固定利率和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493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对于当月MLF中标利率保持不变,业内专家认为“符合预期”。
2025年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开展2000亿元的MLF操作,期限同样为1年,最高投标利率为2.20%,最低投标利率为1.80%,中标利率维持在2.00%。操作后,中期借贷便利余额达到42940亿元。
从量上看,考虑到2025年1月MLF到期量为9950亿元,本月MLF缩量续做了7950亿元。这一操作落地后,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同时也反映出央行在流动性管理上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综上所述,MLF操作是中国央行调控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提供中期基础货币,支持金融机构降低融资成本,进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