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监候是 明清时期的一种死刑缓期执行制度。具体来说,对于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不是立即执行死刑,而是将其监禁起来,等待进行秋审或朝审的复核。经过秋审或朝审后,罪犯的命运会根据其罪行的严重程度和情节被重新裁定,可能面临执行死刑、缓期执行、减刑或留养承祀等不同的处理结果。
在清朝,死刑的复核制度非常严格,分为绞立决、斩立决和绞监候、斩监候四种。绞立决和斩立决指的是立即执行死刑,而绞监候和斩监候则是一种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给予罪犯一定的生存机会,等待进一步的审核和决定。
斩监候的设立,体现了古代中国刑法中的“德治”思想,即在严厉的刑罚中仍保留一丝怜悯,给予罪犯改过自新的机会。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威慑犯罪的作用,因为罪犯知道即使被判处死刑,也有可能因为秋审或朝审的结果而免于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