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后工资,也称为到手工资,是指 在扣除个人所得税和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中的个人交纳部分之后,实际到手的工资收入。换句话说,税后工资是劳动者在支付了所有相关税费和社保费用后,实际能够拿到的工资数额。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 \text{税后工资} = \text{税前工资} - \text{个人缴纳社保} - \text{个人缴纳公积金} - \text{个人所得税} \]
其中,税前工资是指未扣除任何税费和社保费用前的工资总额。个人缴纳社保和公积金部分是根据个人的工资基数和相应的缴费比例计算得出的。个人所得税则是根据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的税率计算得出的。
例如,如果某人的税前工资为14500元,个人缴纳社保2000元(假设养老保险个人缴纳比例为8%),个人缴纳公积金2000元(假设公积金个人缴纳比例为12%),个人所得税为1000元,那么他的税后工资将是:
\[ \text{税后工资} = 14500 - 2000 - 2000 - 1000 = 9500 \text{元} \]
需要注意的是,税后工资是劳动者实际能够拿到手的工资,因此它不包括公司代扣代缴的其他费用,如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