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qiú shèn jiě。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只领会全文大意,而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它通常用来形容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的态度。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其中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描述。
成语用法
在句子中,"不求甚解"可以用作谓语或定语,通常带有贬义,形容人学习或做事不认真、不深入。
近义词
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反义词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
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斟酌字句。
追本溯源:比喻追寻根源。
示例
1. 学习任何知识,都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不求甚解。
2. 读书如果草草而过,不求甚解,那到用时,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3. 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4. 你老是这么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这可不行。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求甚解”这个成语的含义、用法和出处,以及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