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被称为明成祖的原因主要与 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政治考量有关。最初,朱棣去世后,其子明仁宗朱高炽为他上庙号“明太宗”,这一庙号体现了朱棣作为明朝第二位皇帝的地位,与唐太宗李世民类似,具有较高的含金量。然而,到了嘉靖年间,这一庙号被改为“明成祖”。
嘉靖帝朱厚熜之所以更改朱棣的庙号,主要有两个原因:
避免朱棣的牌位被移出太庙:
明朝的太庙遵循“亲尽则祧”的原则,即血缘关系较远的皇帝牌位会被移出太庙正殿。为了避免朱棣的牌位被移出,嘉靖帝决定将朱棣的庙号从“宗”升为“祖”,使其享受“万世不祧”的待遇。
为兴献帝朱祐杬进入太庙创造条件:
嘉靖帝希望通过提升朱棣的庙号,为其生父兴献帝朱祐杬进入太庙创造条件。
此外,嘉靖帝还坚持在“世祖”前加上一个“成”字,成了“明成祖”。这个“成”字,意为成就、完成,用在朱棣身上,似乎是在肯定他作为一位开国皇帝的功绩。然而,结合他非传统继位的背景,这个庙号又似乎带有一种微妙的讽刺意味。
综上所述,朱棣被称为明成祖,主要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为了自己的政治需要,通过更改庙号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正统性追求,同时解决太庙空间问题,并为其生父兴献帝朱祐杬进入太庙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