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的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监督管理
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履行判决、裁定、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等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遵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关于报告、会客、外出、迁居、保外就医等监督管理规定,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
教育帮扶
社区矫正机构根据需要,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法治、道德等教育,增强其法治观念,提高其道德素质和悔罪意识。
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对就业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
参与公益工作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特长,组织其参加公益活动,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矫正对象通过参加社区服务、公益劳动修复包括被害人(社区)在内的各方面的社会关系,获得宽宥、谅解和接纳,减少“标签化”和社会排斥,营造良好的回归环境。
动态管理
社区矫正工作涉及矫正对象的动态管理,包括制定社区矫正工作计划、接收矫正对象、办理衔接手续、制定教育矫正方案、实施日常监督管理、提请行政奖惩等。
社会支持
社区矫正工作需要专门的国家机关主导,并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共同完成。
社区矫正工作者要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包括帮助矫正对象寻找工作或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帮助他们在获得工作后努力保持,帮助他们妥善解决个人与家庭、邻里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正确认识社会正确面对自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已于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注重社会关系修复和矫正对象融入社会,明确了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职责和具体措施。
综上所述,社区矫正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旨在通过监督、教育、参与公益工作和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帮助矫正对象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守法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