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安内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rǎng wài ān nèi。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排除外部的威胁,同时安定内部,使国家或组织能够应对各种内外挑战。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阳病上》,原文是:“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成语用法
“攘外安内”可以作为谓语或定语,用来描述处理内外关系的策略或行动。
成语近义词
安内攘外
成语反义词
亲密无间
历史应用
三国时期:管仲在辅佐齐桓公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攘外安内”,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近现代:在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基本国策也是“攘外必先安内”,优先处理国内问题,以应对日本侵略。
哲学与文化
“攘外必先安内”这一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强调在应对外部威胁时,必须先确保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结
“攘外安内”是一个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智慧,也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应首先解决内部问题,以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