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得水霉病的主要原因 是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感染。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体表伤口:
鱼因捕捞、运输、翻箱等操作不慎,皮肤受到损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就会趁机附着在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
免疫力低下:
鱼类由于应激、摄食不足、营养不良等情况导致免疫力低下,也给水霉菌的入侵感染提供了条件。
不良环境因素:
鱼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体表组织受伤后,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就会趁机附着在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
水温:
水霉病在晚冬与早春季节较为多发,当水温低于20℃时容易产生病菌,适合病菌的繁殖温度为10~15℃。
水质:
水体的pH值和盐度也会对水霉病的发生产生影响。当水体的pH值达到7.2时最适宜水霉抱子生长,水霉抱子的繁殖也最为旺盛。水体的盐度对水霉病暴发也有影响,水霉菌对盐度有着敏感的反应。
其他因素:
鱼体表黏液遭到破坏,鱼失去体表保护,也容易感染水霉病。
综上所述,鱼得水霉病的主要原因是体表伤口被真菌孢子感染,以及由于紧迫环境导致的免疫力低下和不良水质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预防措施包括避免鱼体受伤、保持水质清洁、适当调节水温和盐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