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讲的是 官话。官话是以之为母语的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汉语一级方言,名称源自中国古代对汉语官方标准语的称呼。朝廷使用的汉语在周朝称“雅言”,至少在明清时已称“官话”,1909年则定称“国语”,1956年中国大陆改称“普通话”。
具体来说,官话方言统称为北方方言,即广义的北方话,通行于长江以北各省的全部汉族地区。官话方言又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其中华北官话最接近于普通话。
此外,古代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广义地说,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汉语。古汉语的书面语和口头语在古代文献如《诗经》、《七十子》等中都有体现。
总结来说,古代人主要讲的是官话,这是一种在古代时期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官方性质的汉语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