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 是汉族古代民歌音乐的总称,起源于秦朝,兴盛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乐府最初是朝廷设立的一个官署,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这些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汉乐府的主要内容包括民间故事、传说、爱情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汉乐府在唐代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唐诗的重要源头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乐府的分类主要包括郊庙歌辞、鼓吹歌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等类。郊庙歌辞是为统治者祭祀所作的乐章;鼓吹歌辞原是军歌,后用于宫廷朝会、贵族出行等场合;其余两类是从各地采集的民间歌谣,其中多有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作品。
综上所述,汉乐府不仅是汉族古代民歌音乐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