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是一种 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它通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知识的互补与深化,并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学业成绩。以下是合作学习的一些关键点:
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团队成员间的积极互动、相互依赖和共同目标,鼓励成员间分享知识、技能和经验,通过协作解决问题,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优势
知识共享与深化:每个成员都能贡献自己的专长和见解,从而实现知识的互补与深化。
促进个人与集体发展:合作学习不仅提高整体成绩,还能促进学生的非认知品质发展,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实施方式
通常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
小组成员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每个成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历史与发展
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应用环境
合作学习不仅适用于传统的班级授课环境,还可以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协作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活动,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互助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多种非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