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邪归正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gǎi xié guī zhèng,意思是 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由错误或邪恶的状态转变为正确或善良的状态,强调从错误的道路上回归正途,并停止不良行为。
例如:
1. 经过一番劝导,他终于决定改邪归正,重新做人。
2. 这个组织在过去曾经有过一些不正当的行为,但现在已经改邪归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反义词包括:
歧路亡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执迷不悟:指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死不改悔:指坚持错误,至死不悔改。
近义词则有:
改过自新: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弃暗投明:指放弃邪恶,投向光明。
这个成语出自《七国春秋平话》和《四游记·祖师入天宫收华光》等古籍,并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强调了改正错误、回归正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