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说是关于艺术(或者说文明)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又被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即艺术活动是无功利无目的自由的游戏活动,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艺术就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或冲动。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有康德、席勒、斯宾塞、谷鲁斯。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他认为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
康德是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德国哲学家,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席勒则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更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游戏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其显著特征在于,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
游戏说认为,人之所以会产生游戏的冲动,是因为生命力的盈余。人们用过剩精力从事的游戏活动,借以创造一个自由的天地,故艺术起源于游戏。
游戏说又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该学说在西方美学中有很大影响,认为艺术创造活动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是人用过剩精力从事的游戏活动。
综上所述,游戏说主张艺术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或冲动,是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活动,强调审美外观和想象力的游戏性质。这一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