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定义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除法运算中,除号前面的数字称为“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字称为“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字称为“商”。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与加法、减法和乘法并列。
具体来说,如果已知两个数a和b的乘积等于c(即a×b=c),那么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或b除c。在这个运算中,c被称为被除数,b被称为除数,运算的结果a被称为商。
除法还可以理解为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或确定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多少次。例如,如果有10个苹果,想平均分给2个朋友,那么10个苹果除以2,结果就是每个朋友可以得到5个苹果。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因为乘法和除法在数学上是互为逆过程。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除法法则包括:
1. 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2. 余数要比除数小。
3. 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4. 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非零数,商不变。
这些定义和法则是除法运算的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