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有住房

时间:2025-03-05 00:52:28 娱乐杂谈

公有住房,也称公房、公产房,是指 由政府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兴建、销售的房屋。在未出售之前,这些房屋的产权归国家所有。公房的所有权人名义上是“国家”,实质上是劳动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者当地政府,因此公房有所谓的“单位产权”或“地方产权”的说法。

公有住房的主要特征包括:

产权归属:

在住宅未出售之前,住宅的产权(包括拥有权、占有权、处分权、收益权)归国家所有。

承租权:

个人对公有房屋享有占有权、使用权、部分收益权和有限制处分的权利。

福利性和保障性:

公房制度在20世纪末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之前,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具有高度的福利性和保障性。

管理和分配:

公有住房主要由本地政府建设,主要向本城市居民出租出售;由企业出资建设的住宅,则向该企业职工出租出售。

房改政策:

目前居民租用的公有住房,按房改政策分为可售公有住房和不可售公有住房两类。

公有住房是中国特殊体制下遗留的产物,反映了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对公民住房需求的应对措施。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公有住房逐渐向私有住房转变,但其在历史中对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