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面食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山西面食:
刀削面:
这是山西最负盛名的面食,以其独特的削面技艺和口感著称。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
拉面:
也叫甩面、扯面、抻面,是山西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拉面的种类很多,有大拉面、小拉面、龙须面及空心面等。
手擀面:
由手工擀制的面条,通常搭配卤汁食用,味道筋道。每位山西妈妈都会做的面条,面条非常劲道。
晋中手擀面:
特别出名,是山西面食的代表之一。
包皮面:
又称夹心面,由豆面和白面按1:1的比例擀制而成,食用时用芫荽(香菜)酸汤、葱丝辣调最佳。
剔尖:
也叫拨鱼,是“八姑”演变而成的,做法同“八姑”大致相同,但和的面没有“八姑”那么稀。剔尖两头尖,中间粗,形状像小鱼。
猫耳朵:
介休人订婚时,丈母娘一般以猫耳朵招待女婿。做猫耳朵前,先用面、水2:1的比例和好面,然后擀成面片,切成面丁,再揪成猫耳朵形。
河捞:
在山西家乡称为河捞,一般陕西人和河南人称作饸饹面。河捞是河捞床压出来的,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或打卤食用。
八姑:
相传在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下旨百姓向绵山求雨,救活了庄稼。李世民特带领满朝文武赴绵山朝圣,随同前往的还有他的叔妹世姑。世姑在做饭时,因心慌将“这”字误听为“你”字,于是将面揪成小片,煮好后捞出,浇上浇头即可。从此,介休便有了“八姑”这种面食。
揪片:
又称掐疙瘩,是晋中民间传出的一种家常面。当地人讲究在婚嫁时男女双方在启程前必吃此面,名谓“岁数掐疙瘩”。
蒸制面食:
如玉米面窝窝、馒头(包括花卷、刀切馍、圆馒等)、杂粮蒸食(如晋北晋中吕梁的莜面烤佬佬)等。
这些面食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制作工艺独特,深受当地人喜爱,也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