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普遍认为 西周初年是“中国”一词开始出现的时期。具体来说:
西周初年:
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是最早见于文献的“中国”一词,意为周朝的国都,泛指周朝的领地。
夏朝:
有观点认为,“中国”一词在夏朝时期已经出现,但当时的“中国”主要指的是中原地区,即今天的陕西大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带。
周朝:
在周朝,《诗经》等文献中也多次出现“中国”一词,但此时的“中国”多指中原地区,尚未完全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
辛亥革命后: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简称“中国”,这标志着“中国”一词开始具有现代国家概念。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从此“中国”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但直到辛亥革命后才逐渐演变为具有现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